在近期的演說中,Multicoin Capital 的管理合夥人 Kyle Samani 提出了一個極具顛覆性的未來藍圖——「網際網路資本市場」(Internet Capital Markets)。這並非又一次關於比特幣價格的討論,而是一場關於金融基礎設施的宏大敘事。Samani 預言,在區塊鏈技術與監管革新的雙重驅動下,我們正處於一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典範轉移的風口浪尖。這場轉移不僅將重塑資本市場,更將徹底改寫媒體、娛樂與我們日常生活的互動規則。


百年金融體系的「原罪」與枷鎖

要理解我們將走向何方,Samani 認為必須先回顧歷史的起點。他將時間撥回近一個世紀前,直指 1929 年那場幾乎摧毀全球經濟的股市崩盤。為了從廢墟中重建信任,美國國會祭出了《1933年證券法》等一系列法案,奠定了我們今日所熟知的金融體系。

然而,這個為「創造信任」而生的系統,卻也催生了一個由交易所、清算所、託管機構層層堆疊的龐大中介網絡。Samani 犀利地指出,這個百年體系在數位時代已顯得笨重不堪:

人為的時間限制:全球化的今天,市場卻依然固守著紐約時間下午 4 點的收盤鈴聲。更荒謬的是,股票結算的 T+2 制度,意味著你的交易在兩天後才能真正完成。「想像一下,你在 iTunes 上買一首歌,卻要等兩天才能聽到,這就是我們股票市場的現狀。」

高昂的過路費:每一層中介都是一個收費站,蠶食著投資者的回報,也提高了市場的參與門檻。

僵化的利益結構:這個龐大的中介體系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集團,Samani 將其形容為阻礙創新的「臃腫與沉疴」(bloat and cruft),導致系統難以進化。

Samani 強調,這個系統的設計初衷是解決類比時代的信任問題,但在一個程式碼即可建立信任的數位時代,它反而成了效率和創新的最大枷鎖。

技術黎明:新一代「全球總帳」已然就緒

與傳統金融的僵化形成鮮明對比的,是 Samani 提出的「網際網路資本市場」。這個市場的基石不再是層層中介,而是一個他稱之為「全球總帳」的區塊鏈基礎設施。其核心特性將徹底顛覆遊戲規則:

全天候全球運作:資本將真正實現 24/7 不間斷地在全球流動。

可編程與無需許可:任何人都能像開發網頁應用一樣,在上面自由創建新的金融產品;任何用戶也無需批准,即可參與其中。

密碼學保障安全:信任不再依賴人類機構,而是由公開透明的程式碼和數學來保障。

過去,「區塊鏈速度慢、費用高」的刻板印象讓這一切看似遙不可及。然而,Samani 指出,技術的瓶頸已被突破。他以 Solana 為例,這個現代區塊鏈如今每天能處理數十億筆交易,平均費用不到一美分。這意味著,承載全球資本市場的技術基礎設施,「終於準備好了」

2025 奇點:當監管從「絆腳石」變為「催化劑」

技術就位只是拼圖的第一塊,真正的引爆點在於監管的轉向。Samani 在演講中描繪了一個極其樂觀的(設定於2025年的)監管前景,這也是他整個論述中最具想像力的部分:

政治上的順風

他假設川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,明確將「把美國打造成世界加密貨幣之都」作為國家戰略目標。

關鍵法案落地

《天才法案》(Genius Act):為美元穩定幣在全球無需許可的加密軌道上流通鋪平道路。這不僅是金融革新,更是影響地緣政治格局的關鍵一步。

《清晰法案》(Clarity Act):為長期困擾市場的監管模糊地帶畫上句號。

SEC 的歷史性轉向

最關鍵的變革,來自於他假設由 Paul Atkins(一位以支持市場創新著稱的前 SEC 委員)領導的 SEC。在一場劃時代的演說中,Atkins 指示 SEC 全面改革過時法規,以「釋放鏈上軟體系統的潛力」。

這個未來場景的核心,是 Atkins 提出的 「監管超級應用程式」(Regulation Super App) 概念。這將允許單一應用程式(如 Robinhood 或 Coinbase)無縫整合三種截然不同的資產後端:

  • 非證券類加密資產(如比特幣)
  • 代幣化證券(如由 Superstate 發行的代幣化股票)
  • 傳統證券(通過現有系統接入)

對用戶而言,這意味著底層技術的複雜性將被徹底隱藏。他們可以在一個統一的介面上,交易股票、比特幣、代幣化國債,並直接使用質押(Staking)、借貸等原生的 DeFi 服務,無需在多個應用之間繁瑣切換。這將是通往真正大規模應用的終極入口。

金融的「液態化」:當交易像發訊息一樣無所不在

這場革命最令人興奮的,是金融將如何從孤立的應用程式中「解放」出來,像水一樣滲透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。Samani 描繪了幾個生動的場景:

媒體即市場:當你在閱讀《華爾街日報》一篇分析聯準會利率政策的文章時,文內直接嵌入了一個工具(如預測市場平台 Kalshi),讓你可以立即對「下次是否降息」下注。「媒體不再僅僅是報導市場,它本身就成為了市場的一部分。」

觀賽體驗的終極進化:看一場 NBA 球賽時,你的電視螢幕角落會顯示即時投注盤口。你可以對「柯瑞下一球是否投進三分」或「下一次傳球是否成功」進行微型投注,將觀賽的被動體驗轉變為主動參與。

社交即交易:Samani 幽默地提到,未來人們可以在手機上「滑動下注」(Swipe to Bet)。就像今天在 Telegram 中使用交易機器人一樣,你可以在群聊裡和朋友一邊討論市場,一邊無縫地買入由 Superstate 發行的代幣化 Robinhood 股票。

娛樂金融 2.0:金融娛樂的代表人物將從 Jim Cramer 這樣的電視名嘴(1.0),演變為 Roaring Kitty 或 Dave Portnoy 這類網路直播主(2.0)。成千上萬的觀眾可以在直播中與主播同步交易,形成強大的社群化投資浪潮。

Podcast 即投資入口:當你在收聽《All-In》這類科技播客時,可以直接在播放介面上點擊購買 Chamath Palihapitiya 的最新 SPAC、Jason Calacanis 持有的 Uber 股票,或是主播們正在討論的比特幣和 Solana。

這些例子共同指向一個核心趨勢:金融正在成為一種網際網路原生原語(Internet-Native Primitive),交易將變得像點讚、發送訊息一樣即時、流暢且無處不在。

典範轉移:一個正在吞噬一切的新時代

Samani 的結論極具震撼力。他認為這不僅僅是一次技術升級,而是一場徹底的典範轉移。他給出了一個振聾發聵的判斷:

「市場將成為媒體,媒體將成為渠道。」(Markets are going to become the media, and the media is going to become the channel.)

在他看來,傳統金融體系不會去適應這個變化,而是會被整個新範式所「吞噬」(consumed)。這場變革與 AI 革命正並行發生:如果說 AI 正在重寫公司的組織與運營方式,那麼網際網路資本市場則在重寫公司的融資、交易和擁有方式。

對於所有建設者、投資者和市場參與者而言,這是一個世代級別的機會。技術成熟與監管轉向的雙重順風,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窗口。Samani 預言,2025 年將成為「堤壩潰決」的一年,其歷史影響力將堪比 1996 年《電信法》為網際網路的爆發所釋放的巨大能量。


原始連結:https://sites.libsyn.com/254861/multicoin-capitals-kyle-samani-on-internet-capital-marke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