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一場由聽眾提問引發的深度對話中,一個關於當前科技版圖的「二階效應」浮上檯面,引發了深刻的思考:科技巨頭們對頂尖人才的瘋狂挖角,早已不僅僅是人力資源策略,它可能正演變為對整個新創生態系的生存威脅。過去,反壟斷的審查壓力讓這些巨擘從「收購買不到,就自己做」的「收購模式」轉向了「請不到,就加倍薪水挖」的「招聘模式」。然而,這個轉變的後果可能更加深遠——它正在系統性地吸乾未來創新者賴以為生的活水:人才庫。


「有錢」vs.「致富」:一場正在改寫的矽谷規則

在過去的幾十年裡,科技業存在一個清晰的權衡取捨。你可以加入一家大型科技公司,賺取穩定且優渥的薪水,變得「有錢」(rich)。但若想實現真正改變人生的財富自由,也就是「致富」(wealthy),你必須承擔風險:創辦一家新創公司,或者在它還默默無聞時成為早期員工,賭它有朝一日能一飛沖天。最經典的例子,莫過於那些關於 Facebook 早期粉刷牆壁的藝術家或清潔工,因獲得股票而成為百萬富翁的傳奇故事。正是這種對巨額回報的憧憬,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頂尖人才放棄穩定,投身新創的浪潮,為整個生態系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動力。

然而, Ben Thompson 認為,這個存在已久的典範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轉變,尤其是在 AI 領域。像 Meta 這樣的公司,如今開出的薪酬方案已經達到了驚世駭俗的程度——據報導,頂尖 AI 研究員的年薪可達數千萬美元。這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的階級:一群不必離開舒適的企業羽翼,就能直接實現「致富」目標的超級雇員。

Thompson 指出,這對新創公司的誕生產生了巨大的「抑制效應」(dampening effect),原因有二:

  1. 瓦解新創團隊:一家前景光明的新創公司,即便擁有一位充滿遠見的創辦人,其整個工程團隊也可能在瞬間被「摧毀」。因為科技巨頭們開出的薪資條件,是任何早期公司都無法企及的天文數字。這不是競爭,而是降維打擊。
  2. 削弱創辦動機:被吸走的不僅僅是普通的工程師,更包括那些本可能成為下一代偉大創辦人的潛力股。當「安穩的選擇」就能提供足以傳世的財富時,誰還願意忍受從零到一、九死一生的創業之苦?那份冒險的動力正急遽減弱。

OpenAI 的困境:一艘正在漏水的旗艦

OpenAI 正是這場人才戰爭中最典型的案例研究。這家公司經歷了一場引人注目且公開的人才外流,包括核心領導層和關鍵研究員在內的許多員工,最終都流向了像 Meta 這樣的競爭對手。這引出了一個核心問題:這場人才流失,對 OpenAI 來說真的重要嗎?

一種觀點認為,OpenAI 在消費者市場的領先地位已經根深蒂固。「ChatGPT」對大眾來說幾乎等同於「AI」的代名詞,強大的品牌認知和先發優勢本身就是一道堅實的護城河,足以讓他們在失去部分幕後工程師的情況下繼續前行。

但 Ben Thompson 強烈反駁了這種看法,他直言不諱地表示:「這對 OpenAI 來說真的很糟糕。」("really bad for OpenAI.")他認為,持續的人才流失不僅僅是公關問題,而是一場戰略危機,尤其是考慮到這些人才的去向時,情況變得更加嚴峻。AI 不是一個靜態的產品,它是一個需要頂尖頭腦持續推動才能前進的領域。失去人才,等於失去了前進的引擎。

為何 Meta 是 OpenAI 最可怕的夢魘?

威脅不僅僅在於 OpenAI 正在失去人才,更在於它正把人才輸給一個獨一無二、且極其危險的對手——Meta。Ben Thompson 精闢地分析了為何 Meta 有能力直接挑戰 OpenAI 的霸主地位:

  • 共同的戰場:Meta 的目標非常明確,就是直攻 OpenAI 已經佔領的消費者市場。對大多數公司而言,試圖打造一個能與 ChatGPT 匹敵的消費者 AI 產品無異於「自殺任務」,但 Meta 是個例外。
  • 無限的銀彈:Meta 為這場人才戰提供資金的,不是不穩定的風險投資或軟銀的支票,而是其核心廣告業務源源不絕產生的巨額利潤。這台「印鈔機」讓他們有能力在任何時間、以任何代價超越所有對手。
  • 現成的商業模式:OpenAI 至今仍在努力摸索如何建立一個可規模化、可持續的商業模式(例如廣告或企業訂閱)。而 Meta 早已擁有史上最強大的廣告機器之一,他們只需要將成功的 AI 產品接入現成的變現引擎即可。
  • 龐大的基礎設施:Meta 擁有巨大的基礎設施優勢,這對於訓練和部署大規模 AI 模型至關重要。這是一道許多追趕者難以跨越的硬體門檻。

簡而言之,OpenAI 最大的弱點——在建立可持續商業模式和留住人才上的掙扎——恰好與 Meta 最大的優勢完美契合。

披著創辦人外衣的「維持性創新」

將視角拉遠,這場對話也探討了這究竟是市場失靈,還是市場的自然演化。Ben Thompson 推測,這或許標誌著「一個時代的結束」(the end of the beginning)。在這個新階段,基礎穩固的科技巨頭們能夠自然地吸收下一波技術浪潮,使其成為鞏固自身業務的「維持性創新」(sustaining innovation),而非顛覆自身的威脅。

從這個角度看,馬克·祖克柏的行為並非出於絕望,而是一種極度理性的「創辦人模式」(founder mode)下的反應。他清楚地看到,AI 對於 Meta 的未來至關重要,錯失這個機會將是災難性的戰略失誤。因此,不惜一切代價去獲取必要的人才,是唯一合乎邏輯的選擇。只要 AI 能讓 Meta 的核心業務變得更好,那麼投入數十億美元來主宰它,就是一筆穩賺不賠的投資。

最終的結論冷酷而清晰:Meta 的收穫,是一場直接以犧牲 OpenAI 為代價的零和遊戲。這場 AI 的霸權之戰,最終的贏家可能不是那個在車庫裡奮鬥的、充滿奇思妙想的創新者,而是那個擁有最雄厚資本、並早已將商業帝國遍布全球的既有巨頭。


原始影片:https://youtu.be/5es2BtQrK6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