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場引人深思的對談中,Arm執行長Rene Haas為我們揭開了這家低調卻無比關鍵的公司,如何看待當前半導體產業的風起雲湧。作為全球晶片設計的基石,Arm的視角獨一無二。從與Nvidia既是盟友又是潛在對手的微妙關係,到對Intel昔日霸權為何隕落的犀利剖析,再到對美中晶片戰與AI浪潮的深遠洞見,Haas的分享猶如一幅產業的戰略地圖,錯綜複雜卻也指明了未來的機遇所在。

不造晶片的晶片霸主:Arm的核心商業模式

要理解Arm的影響力,首先必須理解它獨特的商業模式。Arm不做、也不賣任何一顆實體晶片,這與Nvidia、Intel或AMD截然不同。正如對談開場所言:「有一家公司,幾乎所有晶片製造商都依賴它,但它自己卻不製造任何實體產品。」("There's a company nearly every chipmaker relies on that doesn't actually make anything tangible.")

Arm的產品是「智慧財產權」(IP),也就是處理器架構的設計圖。它設計出高效能、低功耗的指令集架構(ISA)與處理器核心,然後將這些設計授權給蘋果、高通、三星、Nvidia等公司。這些客戶再基於Arm的藍圖,打造出自家獨一無二的晶片。從你手中的iPhone到雲端資料中心的伺服器,幾乎無處不見Arm架構的身影。

這種「賣鏟子」的策略,讓Arm穩坐生態系的核心,成為所有淘金者的賦能者,而非競爭者。這也解釋了為何Arm在2023年9月的IPO能創造超過540億美元的驚人估值——市場看懂了它在整個科技產業中不可或缺的價值。

與Nvidia的競合之舞:亦敵亦友的微妙平衡

當話題轉向當今AI領域的王者Nvidia時,Haas的用詞顯得格外謹慎而巧妙。他首先確立了雙方的基礎關係:「Nvidia是我們的客戶。」("Nvidia is a customer of ours.")這句話的背後,是兩家公司深度的技術合作。

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Nvidia最新、最強大的AI晶片Grace Blackwell Superchip。這個超級晶片的核心,正是由72個Arm Neoverse V2 CPU核心與Nvidia的Blackwell GPU架構緊密結合而成。在這個組合中,Arm的CPU扮演著指揮官的角色,負責處理複雜的運算任務,並高效地餵養資料給飢渴的GPU叢集。這完美展示了Arm在AI時代的角色:為頂級的AI加速器提供關鍵的運算支援。

然而,合作的背後也暗藏著競爭的張力。當被直接問到Arm未來是否會親自下場製造晶片,與Nvidia等客戶一較高下時,Haas給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回答:「我今天不會這麼說,但我們能做到嗎?我在上次的財報電話會議上曾暗示,我們正考慮比現在走得更遠一些。」("I'm not going to say that today, but could we do that? I hinted in the last conference call that we're looking at going a little bit further than we do today.")

這番話無疑為Arm的未來增添了想像空間。它暗示著Arm可能不再滿足於單純的IP授權商角色,而是朝著提供更完整的子系統(subsystem)甚至晶片設計解決方案的方向邁進。此舉將讓Arm與Nvidia的關係,從純粹的上下游合作,變得更加複雜多變。

向黃仁勳學到的成功心法:願景、速度與轉向的勇氣

Haas曾在Nvidia任職多年,對其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(Jensen Huang)的領導風格讚譽有加。他認為,無論是黃仁勳、戴爾電腦的Michael Dell,還是軟銀的孫正義,這些頂尖的創業者都具備幾項共通的特質:宏大的願景(Vision)、閃電般的執行速度(Speed)、敢於冒險的無畏精神(Fearlessness),以及最重要的——根據市場變化迅速轉向的能力(Ability to Pivot)

Haas分享了一段他在Nvidia的親身經歷,那是一次足以寫進商學院教科書的戰略轉折。一場原定審查產品路線圖的會議,在黃仁勳的主導下,演變成一場徹底的戰略革命。黃仁勳當機立斷,宣布砍掉一整個正在開發中的產品線,並將旗下2000名工程師從「X計畫」立即轉移到「Y計畫」

這個被放棄的「X計畫」,正是當時Nvidia試圖與Intel競爭的行動晶片組業務。而「Y計畫」,則是全力投入基於Arm架構的Tegra系統單晶片(SoC)開發。這次看似痛苦的轉向,讓Nvidia避開了在PC市場與Intel的直接對抗,反而抓住了行動裝置與後來的AI運算浪潮,為今日的輝煌奠定了基石。這種魄力與遠見,正是Haas所推崇的領導者特質。

Intel的失落年代:晶片製造的殘酷飛輪

相較於Nvidia的扶搖直上,昔日霸主Intel的處境則令人唏噓。Haas精準地剖析了Intel衰落的幾個關鍵原因,這並非單一事件,而是一連串錯失轉捩點的結果。

  1. 錯過行動革命:當智慧型手機時代來臨,市場需要的是低功耗、高效率的晶片,這正是Arm架構的強項。Intel固守其高功耗的x86架構,最終將整個行動市場拱手讓人。
  2. 製造技術的致命遲疑:在晶片製造的賽道上,Intel在關鍵的極紫外光刻(EUV)技術上投資過晚。這項由荷蘭ASML公司獨家壟斷的技術,是生產7奈米及以下先進製程的命脈。當台積電(TSMC)不惜血本全力擁抱EUV時,Intel的猶豫使其製程技術被對手遠遠甩開。
  3. 無法逆轉的飛輪效應(Flywheel Effect):Haas點出,半導體製造業存在一個贏者通吃的殘酷循環。因為台積電擁有最先進的製程,所以能吸引到蘋果、Nvidia、AMD這些對效能要求最苛刻的頂尖客戶。這些大客戶的巨額訂單,為台積電帶來豐厚利潤,使其能投入更多資金進行下一代技術的研發,進一步鞏固其領先地位。這個正向循環一旦建立,落後者就很難追趕。Haas總結道:「在晶片領域,一旦你落後了,要追上來就非常、非常困難……落後的劣勢只會不斷疊加。」("Once you fall behind in chips, it's very, very difficult to catch up... It just compounds.")

地緣政治下的晶片戰:全球供應鏈的挑戰與未來

美中之間的科技競爭,是當下所有半導體公司都無法迴避的課題。美國對中國實施的先進半導體技術出口管制,對Arm這樣的全球性企業構成了嚴峻挑戰。Haas堅信,一個開放、扁平化的全球生態系對創新最為有利:「當世界是平的,它運作得最好。」("The world works really well when it's flat.")

他發出警告,如果人為地分割全球供應鏈,例如禁止某種運算架構出口到特定地區,最終只會迫使該地區投入資源發展自己的替代方案。長此以往,世界可能會分裂成「兩個平行的宇宙」(Two Parallel Universes),擁有互不相容的技術標準。這將嚴重阻礙全球科技的協同發展。

儘管如此,Haas仍對未來保持謹慎樂觀。他認為,美中在AI安全規範等議題上仍有合作的可能,並呼籲各國政府應制定超越選舉週期的長期產業政策。

同時,他也談到了美國製造業回歸的深層挑戰。以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的困境為例,除了表面上的勞動力短缺,更根本的問題在於文化差異與技能斷層。Haas指出,美國需要重建製造業的「肌肉記憶」(Muscle Memory),這不僅僅是蓋廠房,而是要從大學教育、職業培訓到企業文化,全面重塑對製造業的尊重與專業精神。這也點出了美國《晶片與科學法案》(CHIPS and Science Act)背後,比資金更艱鉅的挑戰。

AI的下一個疆域:從雲端到終端,從訓練到實體

對於AI的未來發展,Haas描繪了幾個清晰的趨勢:

  • 訓練與推論的市場分化:目前,AI市場的焦點集中在模型「訓練(Training)」上,這是Nvidia GPU的絕對主場。但在未來,規模更大的市場將是模型的「推論(Inference)」,也就是實際應用AI模型來完成任務。從手機上的語音助理到汽車的自動駕駛,都屬於推論的範疇。在這個領域,競爭正變得日益激烈,Google的TPU、特斯拉的Dojo晶片以及無數新創公司都在開發專為推論設計的晶片。
  • 客製化晶片的興起:為了在特定應用中追求極致的效能與功耗比,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選擇自行設計晶片(Custom Silicon)。Arm的IP授權模式,使其成為這場客製化革命中最重要的「軍火商」(Arms Dealer),為所有想要打造自家晶片的公司提供了基礎武器。
  • 實體AI(Physical AI)的巨大潛力:Haas預測,AI的下一波浪潮將是與物理世界深度結合的應用,例如機器人、自動駕駛、無人機等。他語氣肯定地說:「實體AI將會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市場……我認為,會比資料中心更大。」("Physical AI is going to be a gigantic market... I think so, bigger than data centers.")他解釋道,一個先進的機器人可能需要數十甚至上百個不同功能的晶片,這將創造出遠超今日資料中心市場的龐大需求。而在這些對功耗和效率極為敏感的終端設備上,Arm架構的優勢將再次凸顯。

Arm的未來展望:下一步,造晶片?

從英國劍橋一個穀倉裡為蘋果Newton掌上電腦開發處理器起家,到今天成為支撐全球科技產業的基石,Arm的旅程本身就是一部傳奇。站在AI革命的浪尖上,這家公司顯然正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。Rene Haas的言論,強烈暗示著Arm不會滿足於現狀。它可能會更深入地參與晶片設計與整合,為客戶提供更接近成品的解決方案。這不僅是為了回應市場對更高整合度的需求,更是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晶片江湖中,鞏固其核心競爭力的必然之舉。Arm的下一章,值得所有人密切關注。


討論中提及的資源

  • 極紫外光刻(EUV)技術:由荷蘭ASML公司主導的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,是生產7奈米以下晶片的關鍵。
  • 美國《晶片與科學法案》(CHIPS and Science Act):美國政府為促進國內半導體製造與研發而推出的重大法案,旨在重建美國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地位。

原始連結:https://sites.libsyn.com/254861/arm-ceo-rene-haas-on-ai-nvidia-lessons-intels-decline-and-the-us-china-chip-wa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