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週的 All-in Podcast 從義大利科莫湖的奢華軼事,一路狂飆到矽谷的 AI 權力轉移、華盛頓的政治版圖重塑,以及可能徹底改變 App 經濟的未來科技。主持人 Chamath Palihapitiya、Jason Calacanis、David Sacks 和 David Freeberg,加上本集嘉賓 Travis Kalanick 與 Keith Rabois,再次為我們帶來一場資訊量爆炸的思辨盛宴。
Grok-4 登基:Elon Musk 如何用「慘痛教訓」拿下 AI 王座
本集的核心技術討論,無疑是 Elon Musk 的 xAI 最新發布的多模態模型 Grok 4。它不僅在多項基準測試中擊敗了 OpenAI 的 GPT-4o 和 Google 的 Gemini 2.5 Pro,更象徵著一種 AI 發展哲學的勝利。
殘酷而有效的「慘痛教訓」
Chamath 指出,Elon 之所以能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從零追趕到行業領先,關鍵在於他堅定不移地信奉並執行了 AI 研究先驅 Rich Sutton 提出的「慘痛教訓」(The Bitter Lesson)原則。
這個理論的核心思想極其簡單,卻也極其深刻: > 在 AI 的長期發展中,那些試圖利用人類知識進行精巧設計的複雜方法,最終總是被那些僅僅利用大規模計算的通用方法所超越。簡而言之,壓倒性的算力加上通用的學習演算法,勝過任何人類專家的知識和規則。
Chamath 分析道,這正是 Elon 的制勝法寶。「Elon 從第一天起就沒有把賭注押在精巧的演算法或依賴人類標註數據上,」他說,「他把所有籌碼都壓在了打造史上最強大的 GPU 計算集群上。」xAI 正在建設的 Colossus 超級計算機,目標是集成超過 10 萬個輝達(NVIDIA)H100 GPU,這就是「慘痛教訓」的物理體現。
這種「暴力美學」的策略,與其他巨頭形成了鮮明對比。例如,Meta 曾向 Scale AI 這樣的人工數據標註公司投入巨資。Chamath 暗示,這種依賴人類智慧的路線,在長遠來看,可能無法與 Elon 這種純粹依靠計算規模擴展的策略抗衡。
AI 發展的路線之爭
然而,這場辯論並非沒有雜音。Uber 創辦人 Travis Kalanick 提出了質疑,他認為像特斯拉的全自動駕駛(FSD)系統,其目標是「模仿人類駕駛」,這意味著它仍然根植於對人類行為的學習,並非完全脫離人類知識的抽象智能。
Keith Rabois 也補充說:「別忘了,目前所有的大型語言模型(LLM),歸根究底都是在人類書寫的文本上進行訓練的。人類知識依然是這一切的基石。」
這段精彩的討論,揭示了當前 AI 領域最核心的哲學分歧:一方相信純粹的計算規模能自行湧現出智能,另一方則認為人類的知識、行為和價值觀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引導。Grok 的崛起,讓前者似乎佔了上風。
Elon 的政治野望:「美國黨」能顛覆兩黨制嗎?
話題從科技轉向政治,討論了 Elon Musk 計劃成立名為「美國黨」(American Party)的第三勢力政黨的可能性。這是一個大膽到近乎狂妄的想法,但「The Besties」們的分析卻揭示了其潛在的可行性。
天才的跨界挑戰
Keith Rabois 對此持保留態度,他給出了一個經典比喻:「這就像麥可·喬丹去打棒球。Elon 在創業和工程領域是百年一遇的天才,但在政治這個賽場上,他可能只是一個替補水平的選手。」Keith 認為,美國根深蒂固的兩黨制擁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,它們會迅速吸納第三勢力中有吸引力的政見,讓其失去存在的必要。
「造王者」的權力遊戲
然而,Jason Calacanis 提出了另一種可能性——「造王者」(Kingmaker)理論。他認為,這個「美國黨」的目標或許不是贏得總統大位,而是贏下幾個關鍵的國會或參議院席位。「想像一下,」Jason 說,「只要在勢均力敵的參議院中擁有兩三個席位,你就能像過去的 Joe Manchin 一樣,決定任何法案的生死,從而對兩大黨形成巨大的制衡力。」
法律漏洞成為催化劑
Chamath 則從法律層面帶來了最關鍵的洞見。他指出,2023 年聯邦選舉委員會(FEC)的一項規則變更,可能成為第三勢力的「秘密武器」。這項變更允許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(Super PACs)資助「地面戰」,例如挨家挨戶拉票、電話催票等傳統競選活動,而不再僅限於投放廣告的「空戰」。這為像 Elon 這樣擁有龐大資金的局外人,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組織動員能力,讓 Jason 的「造王者」理論變得更加現實。
AI 代理人來襲:瀏覽器已死,App 經濟告急?
節目探討了 Perplexity 的 Comet 和 OpenAI 推出的 AI 代理人(Agent)功能,預示著下一個計算範式的到來。
Jason 現場演示了 Perplexity 的功能:它不再僅僅是回答問題,而是能直接在另一個瀏覽器分頁中,代替使用者完成預訂機票、填寫表格等一系列操作。這意味著一個巨大的轉變:使用者將從「親自操作 App 和網站」轉向「向 AI 代理人下達指令」。
「開發瀏覽器是愚蠢的資本配置」
Chamath 對此趨勢的判斷極為犀利:「在 2025 年,投入資源去開發一個瀏覽器是愚蠢的資本配置。」他認為,瀏覽器本身正在淪為底層的技術管道,真正的價值在於上層的「代理人」服務。他建議 Perplexity 不應與 Chrome 或 Safari 競爭,而應專注於垂直領域,例如「用 AI 代理人取代彭博終端機(Bloomberg Terminal)」。
所有 SaaS CEO 都嚇壞了
Travis Kalanick 的觀察則更為震撼:「我可以告訴你,現在所有消費級軟體的 CEO 都嚇壞了。」因為這種代理人模型將徹底顛覆以 App 為中心的商業模式。當使用者可以直接命令 AI 完成任務時,誰還需要打開一個個獨立的 App?這對整個 SaaS 和 App Store 經濟體系來說,可能是一次「滅絕級事件」。
最高法院的關鍵判決:賦予美國總統真正的 CEO 權力
節目最後,討論了美國最高法院一項看似不起眼、實則影響深遠的判決:支持總統對聯邦雇員進行「部隊裁減」(Reductions in Force, RIFs)的權力。
Chamath 認為,這項裁決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。「美國總統是這個國家的 CEO,」他分析道,「但在此之前,他卻幾乎沒有權力解雇表現不佳的員工。」
他指出,擁有近 300 萬雇員和超過 2000 個機構的美國聯邦政府,其龐大臃腫的結構導致了嚴重的效率低下和過度監管。這項判決賦予了未來任何一位總統更大的權力來精簡政府、重組部門、提升行政效率。
Chamath 甚至將其與川普政府時期胎死腹中的「Doge」(政府效率優化部門)計畫聯繫起來:「如果這個判決早點出現,Doge 計畫的推進可能會像熱刀切奶油一樣順利。」
這項判決,可能將成為未來美國總統重塑聯邦政府、真正以「CEO」身份管理國家的法律基石。